找到相关内容267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--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

    ”者,一是身同住:即大家一起共住要和合共处;二是:即大家一起共住要和谐;三是意同悦:即大家一起共住要思想统一;四是戒同修:即大家一起共住要共同持戒;五是见同解:即大家一起共住要见...,二是戒同修,三是见同解,四意同悦,五是,六是利同均。 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154705.html
  • 浅述完善僧格以树公众形象

    ldquo;和谐社会”不可或缺的道德资粮,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   和合、安乐、清净,是僧团的三大美德,故此佛教极力提倡“六”精神,即:身同住、、意同悦...同住、、意同悦”,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和睦、团结、和谐关系的体现;“戒同修”有律治的精神在内,符合和谐世界的行为规范;“利同均&rdquo...

    释界象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5360214.html
  • 戒律的价值观初探

    某人意志为决定,体现了僧团是一个高度民主的团体;在羯磨作法,大众推选德才兼备者主持羯磨会议,反映了僧团重德重才,凸显以戒为尊的指导精神。   僧团的六精神:身同住、、意同悦、戒同修、利同均、见同解。戒同修是律制的平等,利同均是经济的均衡,见同解是思想的统一,身同住是种姓的融合,是是非的平息,意同悦是心灵的共鸣。今天的僧团也唯有发扬佛教的六精神,才能出现平等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973522.html
  • 第三届亚欧不同信仰间对话会议叶局长致辞

    上主张缘起共生,依正不二;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;在僧团内部关系上主张“身同住、、意同悦、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”;在自我的和谐上强调内心和平,“若闲事挂心头,...实现和平、发展与和谐”。来自亚欧会议各成员方的代表,包括政府官员、宗教界人士、学者等,围绕不同信仰间对话与全球化,不同信仰间对话与和平,不同信仰间对话与社会融合及发展,不同信仰间对话与文化教育合作等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致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6/08250910120.html
  • 出家受戒略谈

    他人修持,用功做事,大家互相谅解合作,互相督促、精进、拜佛、诵经、有病互相照顾,有难共扶持,身业同清净而无垢。  2。 :同住的人出言要谦逊,不争论己见,不闲话是非,不自以为是,对佛法有不明...出家受戒的目的,第一,为求了脱生死轮回痛苦。我们凡夫,自从无始以来, 由于无明烦恼,而依惑造业,以致轮回六道,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永出期,尝尽三灾、八难、四苦、八苦不自悟。佛说:「 三界安,犹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4040365.html
  •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——浅谈佛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

    考察,契机入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精神。  大家知道佛陀为了弟子之间和睦相处,提出了六敬共同准则。六敬者,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、身同住、、意同悦。稍微比较一下,我们不难...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。我们认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佛教,理所当然责无旁贷,应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。本文谨就这一命题从为什么怎样两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,并以此就教于方家。  一、契机入理是构建社会...

    心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2648973.html
  • 和尚、尼姑、居士是什么

    同行」。既是尊贵的,也是卑贱的。大丛林的一寺之主,称为方丈和尚,该是多么的尊严;乡愚唯恐生儿不育,也给取名叫做和尚,把和尚一词,看作阿毛阿狗同例,该是何等的下贱!  和尚是甚么意思呢?一般人的解释是「中最上」,或者是「以为尚」,因为佛教的出家人,要过「六敬」的僧团生活,那就是: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、身同住、、意同悦,这又称为「六和合」。所以他们的解释,似乎也有理由。  但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3453361.html
  • 寺院管理——佛法住世的生命力

    佛教思想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工作。   二、佛陀的管理学:   1.以法摄众,人我平等:以佛法真理来摄受僧团大众,僧团中,有阶级、贫富、名誉、地位的差别;   2.中心领导分层教育;以戒律教法为领导中心,以长老为教授师来教育后学;   3.托钵行乞、和合共住;不蓄私财、物品共用;   4.六僧团,和乐清净;行“见同解、戒同修、利同均、意同悦、、身同住”六敬共住; ...

    宽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5857863.html
  • 叶小文:呼吁“和谐世界”的文化底蕴

    和谐世界,从心开始”––是去年在浙江举办的“世界佛教论坛”的主题。佛教认为只有内心的平和与安定,才有外在的和谐与安宁。内有不和不平的心因,外有不平不和的事缘,相互影响,推波助澜。因而力求“身同住、、意同悦、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”,倡导“心灵环保”。这种“心净则国土净,心安则众生安,心平则天下平”的“内心”与“天下”的关联,来自佛教的“缘起论”,因缘乃“”,人世皆有缘,人与人、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0560338.html
  • 佛教修道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

    也是统摄现实社会中各种人群与团体的基本道德。这种实践,对当今社会群体之间的纷扰有调和作用。  和合论 和合论讲事物之间以及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六的戒条,即:身同住,,意同...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这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。佛教的修道体系中的许多论述方法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。宏观上看,佛教为了实现其解脱的目标,制定了极其丰富的修道体系,号称八万四千法门。从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5961722.html